滋养肝阴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案

  患者,女,33岁。2009年6月21日初诊。患者10年前人流一次,术后出现下腹部位隐痛、抽痛、跳痛,于当地医院妇科就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行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5年前再次人流,1年前因停经45天后阴道出血伴剧烈腹痛于医院急诊,子宫及附件B超显示“宫外妊娠,子宫内膜厚0.7cm”,诊断为“异位妊娠”,并行腹腔镜手术,输卵管通液术显示“右侧输卵管堵塞,左侧输卵管不通畅”,术后一直用理气活血化瘀中药(柴胡、当归、赤芍、延胡索、川芎、路路通等)调理慢性盆腔炎,药后疗效不显。

  刻下症见:形体瘦弱单薄,面色晦暗无光泽,少腹偶有抽痛,时有烦躁,喜酸味,饮食、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时有干结,月经量少,色、质、周期正常,舌体瘦小,质红,少苔,脉细弱。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不孕症;中医诊断:妇人腹痛,证属肝阴不足。治法:滋养肝阴。拟一贯煎加减,处方:生地黄30克,当归30克,北沙参15克,枸杞子15克,麦冬15克,川楝子6克,栀子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6月28日二诊时,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主诉,下腹抽痛未作,烦躁减,体力尚可,拟守原方去栀子再进,继续养阴。患者坚持服药5月,自觉汤药可口,月经量增多,腹痛消失。2010年1月18日子宫及双侧附件B超提示:子宫、双附件未见明确异常。盆腔未见明确游离液性暗区。

  该患者屡受手术之苦,气血虚弱及瘀血内阻可想而知。及至患者就诊时,症见形体瘦弱单薄,面色晦暗无光泽,大便时有干结,月经量少,舌体瘦小,质红,少苔,脉细弱等,一派阴虚内热征象,即使患者有“慢性盆腔炎”、“少腹偶有抽痛”、“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等疾病和症状存在,但此时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在“炎症”、“粘连”、“堵塞”、“不畅”上而用理气活血之剂以冀疏通炎症粘连,而是宗“留人治病”原则,重用一贯煎养阴扶正,且患者时有烦躁,大便干结,这是栀子药证。药后烦减则去栀子,守方再进,连服5月后下腹抽痛消失,子宫、双附件未见明确异常,盆腔积液消失,提示治疗有效。

    【中医宝典】网站地图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资助中医宝典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51La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