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婴幼儿外阴炎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婴幼儿外阴炎的方法有哪些?女性婴幼儿的外生殖器,无论在解剖上或生理上都有其特点——大阴唇未发育,皮下脂肪薄,阴道、尿道暴露在外面,因此容易受到细菌的侵犯。在这个阶段,卵巢亦未发育,没有雌激素分泌,阴道上皮薄,无酸性杆菌,往往对入侵细菌无自净能力,有利于病菌生长。那么,预防婴幼儿外阴炎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婴幼儿外阴炎的方法有哪些?
进入幼儿期,一般小女孩不再经常睡在小床或坐在推车、座椅中,而多是走动玩耍,也常穿开裆裤,随意坐在地板或地毡上,此时污物、尘土、甚至小虫子容易污染刺激外阴;骑小自行车,或坐在硬物上容易损伤外阴。因此家长要注意,尽量不让孩子在地板上坐卧,尽早穿死裆裤,不穿紧身裤、化纤的高筒袜;衣服要柔软、宽松、舒适。不能忽视大小便后的清洁,特别是小便后,应用柔软卫生纸拭擦尿道口及周围,并注意小便的姿势,避免由前向后流入阴道。大便后应用清洁的卫生纸,由前方向后方擦拭,以免将粪渣拭进阴道内。此外儿童的浴盆、毛巾等要固定专人专用,避免与大人交叉感染。
婴儿要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小婴儿使用尿布,选择纯棉质地最好,它柔软、透气好;不出门的时候最好不用尿不湿。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每天坚持清洗外阴1-2次,特别要注意洗净,并轻轻拭干阴唇及皮肤皱褶处。擦洗时要注意自上而下拭净尿道口、阴道口及肛门周围。皮肤如有皲裂,应涂擦无刺激性的油膏。最后在外阴及腹股沟处薄而均匀地扑上滑石粉,以保持干燥。扑粉不宜过多,以免粉剂进入阴道,形成小团块而引起刺激。
新生儿出生15天内,阴道粘液呈显着酸性反应,其酸碱度约为5.5 ,此后pH值上升而呈中性或碱性。女婴出生时阴道保持无菌状态,新生儿在娩出前后数天内,由于受母体的高雌激素影响,阴道上皮类似成人水平,糖元丰富,阴道pH为4.2~4.5。3天后其中细胞群即全部由阴道杆菌组成。在15天左右,阴道杆菌。阴道上皮维持低激素水平至青春期。
外阴、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粘膜充血、水肿、并有脓性分泌物。父母注意时可发现婴幼儿内裤上经常有脓性干痂形成,或有稀水样的痕迹,外阴发红、水肿,甚至皮肤剥脱。有的患儿因痛痒而抓局部致局部有抓痕、出血等现象有的出现尿痛、尿频、烧灼感。但亦有在此急性期被父母疏忽,或因症状很轻而至急性期后造成小阴唇粘连,尿流变细,才被发现,误为生殖器官畸形而来就诊。
婴幼儿穿开档裤,如不注意卫生易于污染。婴儿尿布如不及时更换,则大小便刺激,可引起皮肤感染,急性传染病量,全身抵抗力降低,局部不洁,易于感染。少数幼儿外阴炎系因阴道异物存在所致。大便揩擦肛门不当,以致大便污染外阴,外阴用肥皂水或其他清洁剂擦洗过度,内裤太紧或穿尼龙、人造纤维内裤,均可引起发病。致病菌多为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