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神经元核抗体(Hu,Ri) 检查结果
抗神经元核抗体分为1型和2型,1型又称为Hu抗体,2型又称为Ri抗体。Hu的靶抗原存在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所有神经元,也存在于相关肿瘤细胞内。Ri的靶抗原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
未发现正常人存在抗神经元核抗体。Hu抗体比Ri抗体常见。临床上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神经元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第一步,用未知未标记的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在湿盒中37℃保温30min,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
第二步,加上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IgM抗体。如果第一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就会和已结合抗原的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 脊髓灰质炎
- 脊髓血管病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 脊髓肿瘤
- 脊柱、脊髓损伤
- 固定性斜视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 肝性脊髓病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脊髓压迫症
-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 急性脊髓炎
- 脊髓空洞症
- 脊髓小脑变性症
-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相关症状
- 抗桥粒自身抗体
-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 抗热休克蛋白-60抗体
- 抗人球蛋白试验
- 抗溶血性链球菌“O”试验
- 抗肾上腺皮质抗体
-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AGBM)
- 抗双链DNA抗体(ani-DNA)
- 抗体依赖性细胞(K细胞)毒性
- 抗透明带抗体(AZP)
杏林医典微信公众号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