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 病因

别名:诺沃克病毒性胃肠炎

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

  (一)发病原因

  诺瓦克病毒呈球形,直径27nm左右。无包膜,为单股正链RNA,在宿主细胞核中复制(图1)。其基因组包括3个开放读码框架(ORF),ORF1编码具有RNA多聚酶性质的非结构蛋白前体,ORF2编码一种相对分子量约为57kD的衣壳蛋白。此蛋白有抗原性,也能产生抗体。ORF3编码一种分子量约22.5kD的蛋白质,其作用尚不清楚。

  目前,诺瓦克病毒和诺瓦克样病毒没有系统的分类和命名,诺瓦克病毒为这类病毒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开始归类于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es,SRSVs),因为颗粒直径均为30nm左右,而且彼此形态上不能区分,临床情况相似。但是目前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在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及病毒的形态结构上都与杯状病毒最相似,故在病毒分类上已经归于杯状病毒科(Calieiviridae)。

  目前,根据RNA多聚酶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所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将诺瓦克样病毒至少分为3个基因组,各组代表株分别为NV、SMA和Sapporo组分。其中SMA基因组可分为两个亚组,SMA和HWA为一亚组,另一亚组包括MXV、Minireovirus、Oth-25和Bristol virus。3个基因组中的Sapporo组在形态上更似杯状病毒,在核苷酸序列上也更接近于动物杯状病毒,而与其他两组病毒相似性低。诺瓦克样病毒的分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该病毒耐酸、耐乙醚,对热稳定,60℃ 30min不能完全灭活,在pH 2.7的环境中可存活3h,在氮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

  (二)发病机制

  诺瓦克病毒感染部位主要在小肠近端黏膜,在细胞核中复制。由于病毒的感染侵袭。使上皮细胞酶活性发生改变,引起糖类及脂类吸收障碍,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体液进入肠道,从而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病理组织检查,可见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绒毛变粗变短,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形,未见细胞坏死,肠壁固有层有单核细胞浸润,但未发现病毒颗粒。胃和大肠不发生病变。

疾病部位

疾病科室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