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胆囊 检查

  本病多见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阵发性绞痛,部分患者可伴恶心呕吐,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常持续2~3h,用解痉药后症状缓解。

  1.疼痛 胆道疾病的核心症状为疼痛。疼痛可源于扩张的胆总管,但疼痛感觉常位于上腹部及右季肋下,亦可位于胸骨下段、肩胛间区,甚至背部下方。疼痛和饮食无关,但亦可在餐后 出现。疼痛也有可能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其性质和部位与胆绞痛很相似,但发作时间较短,仅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次数较多,一天多次;发作和精神因 素如忧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发作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0.6mg,疼痛可迅速停止;吗啡10mg皮下注射可诱发疼痛;发作时不出现发热黄疸。食管、小肠、大肠或心脏疾患引起的右上腹痛也可被误认为胆源性疼痛。除有急性炎症存在外,体征对判断胆道运动性疾患帮助不大。

  2.消化不良症状 包括食欲减退嗳气、上腹胀满感及其他上腹部不适症状。

  3.厌油腻食物 表现为对脂肪食物的耐受性降低。部分患者对煎炸食品或高脂饮食不能耐受,并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体征 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一般认为它和胆管内压力增加以及胆管炎症有关。

  1.临床表现。

  2.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检查 许多方法都曾用于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检查,但诊断价值各异,其中以胆囊造影、测压术和定时胆汁引流术价值较大。

  3.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类型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常被笼统地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不足或共济失调,实际上这些术语各有其一定的内涵。运动障碍是指胆管排空速度的异常;肌张力不足主要指张力的降低;共济失调是指胆道各部位协同作用发生障碍。胆道运动功障碍的主要类型如下:

  (1)高张性胆囊:高张性胆囊即痉挛性胆囊,约占胆道运动障碍的31%。空腹状态下胆囊形状细长,漏斗状的轮廓较清楚,体积明显减小。排空速度主要取决于胆囊壁的收缩及Oddi括约肌的抵抗力,因此排空速度可以正常,也可以加快或减慢。

  (2)超动性胆囊:此型约占5%。主要表现为运动和反应速度加快,餐后15min排空程度明显超过正常,60min时常见不到胆囊。空腹状态下胆囊大小、形状(及体积)正常,表明其张力正常。

  上述两种胆囊运动障碍的原因有:胆囊壁内的神经网络发生紊乱;胆囊的超敏反应;胆囊炎症早期阶段。当胆囊壁发生炎症并出现纤维化时,则胆囊呈收缩状态,即所谓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3)低动性胆囊:此型约占13%。主要表现为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和排空减慢,而胆囊可保持正常张力,空腹状态下体积及形状正常。

  (4)无动性胆囊:亦称“懒胆囊”,约占8%。此型特点为空腹状态下胆囊体积增大,外型似“U”形,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和排空减慢。然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者若同时存在胆囊壁变薄和黏膜严重受损时,甚至根本看不到胆囊。

  (5)胆囊壁纤维化:此型见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率约60%。由于胆囊管已闭塞而胆囊黏膜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胆囊体积缩小、轮廓不清,且脂肪餐后胆囊基本无改变。

  (6)Oddi括约肌张力降低:此型约占4%。括约肌张力降低后,胆囊不能很好充盈,且在胆囊收缩后阻力降低,胆汁流速加快,因此胆囊常显示不良,脂肪餐后排空加快。Oddi括约肌弛缓状态下,胆囊造影呈阴性。

  (7)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及其周围病变: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与其周围病变常有密切的联系,有时二者的临床特点极其相似,共占约24%, 都可改变胆囊的动力学。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常称为痉挛,多由于神经精神因素所致,但也可由于周围脏器的炎症所致。空腹状态下的胆囊体积有时增大,有时正常,在空腹体积增大时,脂肪餐后排空速度加快。

  影响到乏特壶腹部位的炎症或激惹状态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寄生虫感染等。这些情况下,十二指肠乳头可出现水肿,Oddi括约肌可出现痉挛,亦可出现大胆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可导致胆囊体积不同程度的扩大。在胆囊有明显收缩的情况下,由于阻力增加,胆囊排空延缓。

  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既见于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也见于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时,胰管及其括约肌压力均增高,这种增高还不能排除胰液的量和黏滞性增加所起的作用。此外,压力增高是引起胰腺炎的原因,还是由于胰腺炎引起的水肿或瘢痕所导致的结果尚不清楚。同时,胰管括约肌在胰腺炎发生中的作用亦不清楚。

  (8)牵涉到胆总管的器质性病变:这类病变约占5%,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瘢痕性狭窄、壶腹部及胰头肿瘤以及慢性胰腺炎。这些病变都可使胆总管压力升高,继而导致胆囊扩大和排空延迟。

症状部位

症状科室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症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