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蛋白抗体 组合检查
组蛋白是核内最丰富的蛋白质,它与DNA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亚单位结构是核小体(nucleosome),它由146个碱基对组成的DNA链缠绕8个组蛋白分子(2个H2A-H2B杂二聚体之间夹着2个杂二聚体H2-H4)2圈构成的核心和核心外的组蛋白H1与连结DNA(约60个碱基对)组成。H1既与核心部分的DNA结合,也与连结DNA结合,后者起连结相邻核小体的作用。5种组蛋白都有各自对应的自身抗体。抗DNA的自身免疫反应与抗组蛋白的自身免疫反应间具有连锁性,抗DNA抗体阳性的患者常同时能检出抗组蛋白抗体,但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并不一定伴有抗DNA抗体。
正常值
临床意义
在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组蛋白抗体检出率为30%~70%,但与病情是否活动及临床表现无关;在无并发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sm articular,RA)患者阳性率15%,而在Felty综合征患者可达83%,RA相关的血管炎患者阳性率为75%,青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患者阳性率为60%。在非风湿性自身免疫病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约有76%抗组蛋白抗体阳性,且大部分是抗H1抗体。很多药物可诱发类似SLE的综合征,称为药物性狼疮,病情较SLE轻,停药后症状可消失。药物性狼疮患者抗组蛋白的检出率很高(>95%)。普鲁卡因酰胺诱导的狼疮患者,主要出现抗H2A-H2B组蛋白二聚体的抗体,肼苯达嗪诱导的狼疮患者,主要出现抗H2、抗H4抗体。服用普鲁卡因酰胺1年以上的患者中,发生药物狼疮的高达20%;服用肼苯达嗪的也有5%~10%的患者可诱发狼疮。除这两种药物外,心得宁、D青霉胺、异烟肼、喹尼丁、丙基硫氧嘧啶、氯丙嗪、醋丁酰心安和甲基多巴也偶可诱导发生狼疮。当患者血清中仅检出抗组蛋白抗体(和抗ssDNA抗体)而无其他抗核抗体时,强烈支持药物性狼疮的诊断。而抗H2A-H2B二聚体的IgG类抗体与疾病的临床活动性密切相关。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
- 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 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抗体(抗-HLA-DR)
- 柯萨奇病毒抗体
- 颗粒膜蛋白-140
- 可的松水试验
-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闁哄绻戦悘鍕礌鐠囨彃鎮佺€甸偊鍠曟穱濠囧礂椤戣法鑸归柛娆欐嫹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