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 检查结果

  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1%~5%(0.04~0.5)×109/L,分叶核50%~70%(2~7)×109/L,嗜酸粒细胞:0.5%~5.0%(0.05~0.5)×109/L;嗜碱粒细胞:0%~1%(0~0.1)×109/L;淋巴细胞:20%~40%(0.2~0.4)×109/L;单核细胞:3%~8%(0.08~0.8)×109/L。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4)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5)嗜碱粒细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白细胞分类计数 知识

鏉忔灄鍖诲吀寰俊鍏紬鍙�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