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片虫病 病因

别名:布氏姜片虫病,布斯克姜片吸虫病,布斯克氏姜片吸虫病,赤(扁)虫病

姜片虫病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姜片虫病

  (一)发病原因

  1.形态学 成虫扁平肥大,生活时呈肉红色,形似鲜姜之切片故得名。虫体长20~75mm,宽8~20mm,厚约2~3mm,为寄生于人体的最大吸虫。成虫有口、腹吸盘各一个。成虫雌雄同体,子宫中充满大量虫卵。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μm×(80~85)μm,是人体中最大的蠕虫卵,卵壳薄而均匀,一端具有不十分明显的卵盖,近卵盖端有一尚未分裂的卵细胞,周围有20~40个卵黄细胞(图1)。

  2.生活史 成虫吸附在终宿主人或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上,同体受精或异体受精后,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每条成虫可产卵15000~20000个/d。虫卵随粪便入水,当温度适宜时,卵内细胞分裂发育为成熟毛蚴。受光线照射毛蚴从虫卵孵出,进入中间宿主扁卷螺后,经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从螺体不断逸出,吸附在周围水生植物表面,形成囊蚴。囊蚴在潮湿情况下生命力较强,但对干燥及高湿抵抗力较弱,当中宿主吞食囊蚴后,在小肠经肠液作用囊壁破裂,尾蚴逸出,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吸取肠腔内营养物质,经1~3个月即可发育成成虫(图2)。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为4~4.5年。在猪体内约为1年。

  (二)发病机制

  姜片虫的吸盘肌肉发达,吸附力强,可致被吸附的小肠黏膜及附近组织炎症、点状出血水肿溃疡脓肿形成。吸附部位常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大量黏液,病变严重肠壁可有出血。虫体附着在宿主的肠壁,摄取肠道营养物质,并遮盖肠壁黏膜,妨碍肠道的吸收和消化,可致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营养不良。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可引起宿主病态反应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变严重程度多与寄生虫宿主体内虫数有关,一般为数条至数十条,个别严重者可达数百条。甚至千条。大多虫体可成团堵塞肠壁形成肠梗阻

疾病部位

疾病科室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