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别名:新生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清除病灶

  2.改善微循环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1)低分子右旋糖酐:多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修复破损的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10~15ml/kg静滴,2~3次/d,但在DIC晚期心功能不良时慎用。

  (2)及时纠正酸中毒:对重危患儿出现的酸中毒应及时予以纠正。

  3.抗凝疗法

  (1)肝素:肝素首选,最佳使用期为早期高凝状态,在纤溶亢进期应与抗纤溶剂及补充凝血因子合用。推荐量为0.25~0.5mg/kg,溶于10%葡萄糖液10~15ml 于1h内静脉滴入,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1次。有效者渐减量。如用肝素后出血加重则停用,并用等量硫酸鱼精蛋白中和。

  小剂量肝素法:0.05~0.5mg/kg。

  法安明 (达肝素钠)半衰期长,200U/kg皮下注射,1次/d,或100U/kg,2次/d。早期使用小剂量肝素,20U/kg,皮下注射,2~3次/d。

  监测凝血时间,维持20~30min(试管法)。

  (2)ATⅢ:加强肝素的作用,30U/(kg·d),静脉滴注。

  (3)抗血小板凝聚药:常用双嘧达莫(潘生丁),每次5~10mg/kg,1~2次/d。

  4.纤溶抑制剂 高凝期和消耗低凝期忌用,继发纤溶亢进是严重出血主要原因时,与肝素合用,常用氨基己酸及抑肽酶。

  5.补充疗法 在DIC得到控制、肝素化后进行,以免促进凝血、加重DIC。主要补充被消耗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新鲜血(6h内)、血浆、血小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疾病部位

疾病科室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相关疾病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位鍥敍濠婂嫬搴婇梺纭呮彧闂勫嫰宕愰崼鏇熺厱闁哄洢鍔岄悘鐘电磼閳ь剙鐣濋崟顒€浠梺鎼炲劘閸斿瞼寰婃繝姘厵妞ゆ梹妲掗崗宀勬煃瑜滈崜娑㈠极婵犳艾纾诲┑鐘叉搐缁愭鏌¢崶鈺佹灁闁崇懓绉撮埞鎴︽偐閸欏鎮欑紓浣插亾闁稿本绋忔禍婊堟煙鏉堝墽绋荤痪顓炵埣閺屻倗绮欑捄銊ㄩ梺鍝勬湰缁嬫垿鍩㈡惔鈾€鏋庨柟閭﹀墻娴硷拷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