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PT) 检查结果
别名: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正常值
成人: 11~15s; 新生儿: 延长2~3s;(Quick一步法) 18~22s。(Wars-Seegers修改二步法)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 新生儿惊厥
- 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
-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
- 严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
-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 结直肠血管瘤
- 短肠综合征
- 老年静脉血栓症
- 老年人胆石症
- 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
相关症状

凝血酶原时间
杏林医典微信公众号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