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感染 检查

  1.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原因不清,可能与脑脊液中存在天门冬素及肌酐有助于菌生长有关。也易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1978年Forar统计220例隐球菌感染病例中,仅有19例无中枢神经受累,因此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所致胸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但有时隐球菌性肉芽肿局限于脑和脊髓的某个部位,则与脑瘤脑脓肿等相似。

  一般起病缓慢,开始症状多为轻度阵发性头痛,以后则逐渐加重,但仍可自然缓解,经常反复;多伴有恶心呕吐晕眩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各种眼部征象(有视力模糊、眩晕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常伴有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

  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区分,外观微浊,白细胞总数约在0.05~0.5/L之间,主要为淋巴细胞,隐球菌往往混杂其中,如不经墨汁染色则可误认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糖与氯化物均降低,蛋白常在2g/L以上,与本病炎症表现不相平行,取脑脊液离心沉渣,作墨汁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见隐球菌呈圆形孢子,直径5~20μm,内有反光颗粒,外围有一厚膜,有时可见出芽孢子,但无菌丝。脑脊液培养亦有助于诊断。

  如不治疗,多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趋于恶化,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精神错乱以至抽风昏迷,最后多因呼吸衰竭死亡。严重暴发病例可在数周内死亡。偶见有两年以上仍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者。新生儿则病程较短,预后恶劣。

  2.肺隐球菌病 常并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亦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其病变系在支气管周围发生弥漫浸润,或粟粒状分布或孤立的损害,原发者常由于无明显临床表现而被忽视。近年来胸科手术及尸检中偶可发现肺部有很小的肉芽肿,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隐球菌感染,但临床上并未出现症状,故认为肺部隐球菌性肉芽肿可以是原发灶,以后再蔓延到中枢神经系统等处。肺部单独发病且出现症状者较少见,一旦出现症状,则与肺结核不易区分,如低热咳嗽、粘液性痰、胸痛胸闷、倦怠、体重减轻等,但多趋于自愈,严重者罕见。少数患者可呈急性肺炎表现,胸部摄片示肺下野有单个(较多见)或多个结节,周围无显著炎症浸润,呈孤立的大圆形阴影,易误诊为结核瘤或肿瘤,有时可有空洞形成。对肺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皮肤粘膜隐球菌病 皮肤粘膜隐球菌病很少单独发生,常为全身性隐球菌病的局部表现,可能由脑膜、肺部和其他病灶播散所致,主要表现为面部座疮样皮疹、硬结或随病变扩大而中心坏死,形成溃疡。间或也有发生于硬腭、软腭、舌、齿龈、咽部、鼻腔等粘膜上。自觉症状并不严重,病程漫长。

  4.骨隐球菌病 好侵犯颅骨及脊柱,但关节常不被波及。骨损害呈慢性多发的散在破坏性病变,无骨膜增生,但可有肿胀及疼痛。X线无特殊表现。

  5.内脏隐球菌病 系由播散引起。心、睾丸、前列腺、眼部等常可波及,但不波及肾、肝、脾、淋巴结等部位。胃肠道及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与结核相似。有时通过蜘蛛膜下腔可直接侵及眼或通过血行播散而入眼色素层、视网膜、晶状体等。个别情况下可侵犯心脏,引起心内膜炎。

症状部位

症状科室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症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