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青紫色改变

如果血液中的还原红蛋白(一种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则可青紫色,医学上称为发绀,常常在舌、嘴唇、耳廓、面颊、肢端最为明显。血小板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少而血液不易凝固和血液病。 血小板作用: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由巨核细胞脱落的直径为2~5微米的小声胞质构成,无细胞核,表面覆有细胞膜。血小板只见于哺乳动物体内。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很大,正常值为15~30万个/微升。 血小板有止血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如果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或功能有障碍,都会导致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到每微升7万个以下时,如遇伤破出血将不易止血,若少于4万个,就有自发性出血的可能。但在有些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症等虽也有出血症状,但血小板总数多为正常。故检查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有助于对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确证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内没有核遗传物质,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将失去增殖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患病毒性疾病时总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因此血小板有可能与皮肤、粘膜和白细胞一样是构成机体对抗病毒的一道防线。

病因

  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心目可能感染后,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其抗体分子上的FC片段与血小板上FC受体相结合高超。附有免疫复合物的血小板易在单核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而导...

检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

  1、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

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

  1、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

症状部位

症状科室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症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