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酮体试验 检查结果

尿酮体

  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产物,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因酮体分子量小,能溶于水,可通过血脑屏障和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

  正常人血液中丙酮浓度约为0.03~0.5mmol/L,24h的尿液中酮体量(以丙酮计)约为0.34~0.85mmol/L,一般检查法为阴性。在剧烈运动、高脂低糖膳食、饥饿、妊娠剧吐、应激状态和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尤其是未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酮体生成为正常情况下的数十倍,其中丙酮约占酮体总量的一半,远远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引起血中酮体浓度升高,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并随尿排出形成酮尿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糖尿病:由于利用葡萄糖的功能减退,脂肪大量被氧化,产生过多酮体而形成酮尿,一旦有酮尿出现,即应考虑到酮症酸中毒,并可能是发生酮中毒性昏迷的前兆。如患者已服用降糖灵,其血糖已正常却仍有酮尿时,可能为血糖不高性酮症,降糖灵药物具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 (2)非糖尿病性酮尿:婴儿或儿童可因发热、严重呕吐腹泻、不能进食等因素出现酮尿;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出现酮尿。长期禁食的病人,或者饮食中缺乏糖类或脂肪摄入过多等,尿酮体也可呈阳性反应。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尿酮体


尿酮体 知识

閺夊繑鐏勯崠璇插悁瀵邦喕淇婇崗顑跨船閸欙拷 xlyd-999

鎸夌瀹ゅ仛妫€鏌�

鎸夐儴浣嶅仛妫€鏌�

鎸夌被鍒仛妫€鏌�

鎸夋嫾闊冲仛妫€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