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检查结果
别名: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正常值
正常人血液及骨髓中无菌生长。
临床意义
1.血液中可能感染的细菌:血液及骨髓应是无细菌的,一旦检出细菌应视为菌血症,并应进行药敏试验。血液及骨髓中常见细菌主要有以下各类。 (1)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近年来尤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如MRSA)多见,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亚急性心内膜炎常可检出α-溶血性链球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心包炎可由致病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厌氧球菌引起。 (2)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的有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非发酵菌;伤寒、副伤寒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厌养培养可检出拟杆菌、梭杆菌等。 2.对于检出较少见的细菌,或与临床表现相差太大,不能确认为感染时,如属下列情况,应视为阳性。 (1)再次送检,严格无菌操作,如仍有相同细菌生长,应视为阳性。 (2)感染症状出现2~3周后,血中相应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时,有重要意义,培养结果应视为阳性。 (3)必要时同时从不同部位两处采血,或静脉血与动脉血,检出同样细菌时,应视为阳性。 (4)血培养与痰、尿、脓液、胸、腹水的培养检出相同的病原菌。 (5)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临床上有菌血症的表现,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3.有典型感染症而反复培养阴性时可能的原因及处理: (1)时机掌握不恰当,送检时血中有高浓度的抗生素。应避开高药浓度时间采血,或使用有抗生素吸附(中和)剂的培养基。 (2)可能为L型菌、厌氧菌、病毒感染等。应采用特殊培养法或补充其他检查手段。 (3)若疑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不应放弃寻找感染灶及病原,可连续数日送检血培养。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 组织胞浆菌病
- 菌血症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利斯特菌病
- 鼠疫耶尔森菌肺炎
- 骨淋巴管瘤
- 原发性骨淋巴瘤
- 骨血管肉瘤
-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骨嗜酸性肉芽肿
-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
-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 着色杆菌病
-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 龟分枝杆菌感染
-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 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
相关症状
閺夊繑鐏勯崠璇插悁瀵邦喕淇婇崗顑跨船閸欙拷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