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动脉转位 诊断

别名:小儿大动脉错位

小儿大动脉转位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小儿大动脉转位

  诊断

  1.临床特点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1~3∶1。临床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生时即有发绀。发绀的程度随患儿体重的增加而加重。如不伴室间隔缺损,则发绀更明显,同时呼吸增快、肝大、进行性心衰。如伴动脉导管未闭,其血流常由肺动脉流向主动脉,则可见躯体下部与下肢的发绀较身体上部和上肢轻。患儿往往早期死亡,体检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的杂音提示合并室间隔缺损;心底部收缩期喷射样杂音提示合并肺动脉口狭窄。半数以上病例第2心音分裂。

  2.影像学检查

  (1)X线胸片检查:示肺部充血,大血管阴影改变及左右心室增大。由于升主动脉在肺动脉前方发出,后前位胸片中主、肺动脉阴影重叠,而出现典型的大血管阴影狭小。心影向两侧增大,呈蛋形,且逐日增大。

  (2)心电图检查:可见电轴右偏,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等改变。如合并大室间隔缺损亦可见双心室肥大。

  (3)超声检查:在同一探测部位可见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两种回声,或者主动脉在左前,肺动脉在后,以及合并的心内畸形。

  (4)磁共振断层显像:横面显示主动脉在右前,矢状面示主动脉在前,且从右心腔发出,而肺动脉在后,从左心腔发出。

  (5)心导管检查:示肺动脉血氧饱和度显着高于主动脉;右心室压与体循环相等,或导管通过大室间隔缺损进入左心室等,如不伴室间隔缺损则在心房水平血氧饱和度升高。

  (6)心血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造影中应注意半月瓣的位置、缺损的部位、分流量的大小以及方向等。

  鉴别

  1.共同动脉干 与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相似的是患者均有发绀,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听到较强的主动脉第2心音。所不同者是共同动脉干的心脏杂音常是连续性的,其X线平片示纵隔影宽,心界扩大。心电图则示双室肥厚,而心导管检查可证实为只有单一的动脉干,即共同动脉干。

  2.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当肺静脉总干发生梗阻时,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的症状加重,发绀也明显,此时可能疑为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但前者的X线平片显示典型的“8”字征;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较轻,位置较高,且第2心音常分裂。行心导管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较明确地鉴别此二疾病。

  3.法洛四联症 与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相似的是患者均有发绀;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错位患者,其心脏杂音也相近似。但法洛四联症患儿出生后发绀发生常较晚,平时喜蹲踞,X线平片有靴形心的特征,肺血少,纵隔不宽。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进一步的鉴别诊断,而心导管及右心室造影更加有助于鉴别诊断。

疾病部位

疾病科室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相关疾病

杏林医典微信公众号 xlyd-999

【中医宝典】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16000927号-4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