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症状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_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什么症状
心脏及血管: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心瓣膜、心内膜及大血管内膜表面附着疣状感染性赘生物。活动期赘生物分3层:最里层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红细胞、胶原纤维、坏死组织及细菌组成;中层由细菌组成;外层由纤维素与细菌组成。愈合期最外层被纤维素所覆盖,中层及内层发生玻璃样变与钙化。心瓣膜的赘生物可造成瓣膜溃疡及穿孔等,还可累及腱索及乳头肌,使腱索缩短或断裂,动脉瘤。巨大的赘生物可堵塞瓣膜口,导致急性循环障碍。赘生物受血流冲击常有细微栓子脱落。由于栓子的大小及栓塞部位的不同,可发生不同的器官栓塞症状并引起不同的后果。左心脱落的栓子引起肾、脑、脾、肢体和肠系膜动脉栓塞;右室的栓子引起肺栓塞。其中肺栓塞的发生率最高。微小栓子栓塞毛细血管产生皮肤瘀点,在小动脉引起内皮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炎症反应,形成皮肤的欧氏小结(Oslers nodes)。
(2)肾脏:肾脏是体循环栓塞的最常见器官,其病理改变为:①肾动脉栓塞引起梗死病灶;②局灶性肾小球肾炎;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后两种可能是微小栓塞或肾小球免疫性损伤所致。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广泛可涉及脑动脉、脑膜、脑室膜、脑实质、脑神经及脊髓。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损伤。微小血管栓塞可造成精神异常或弥漫性脑膜脑炎,发生出血、水肿、脑软化及脑脓肿。大脑动脉感染性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出血,脑室内或蜘蛛膜下腔出血。
(4)免疫机制:在发病过程中,细胞介导免疫及体液免疫系统活性增强。多克隆B细胞和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激活导致高γ-球蛋白血症。肾脏病理表现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因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治理有效时其血浆水平降低。另外,抗心内膜抗体、抗内膜(Antisarcolemmal)抗体、抗肌纤维膜(Antimyolemmal)抗体和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水平也增高。
疾病部位
疾病科室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相关疾病
杏林医典微信公众号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