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诊断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诊断
1.X线所见 X线钡灌肠检查至今仍为主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少量钡剂灌肠后拍正侧位片,可显示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移行区呈锯齿状变化,是因为强烈的肠蠕动使钡灌肠影呈现不规则的收缩环,钡剂不能排空。此法在婴幼儿中阳性率甚高,而在新生儿期往往不能明显对比出其痉挛段与扩大段的变化。故对可疑的新生儿病例,需定期行钡灌肠复查。
2.直肠活检 对拟诊为巨结肠而X线检查未能确诊的新生儿,还可作直肠活检,协助诊断。目前活检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为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神经节细胞和节前纤维的变化,需在全麻下取全层活检;二为组织化学检查,主要是测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先天性巨结肠的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乙酰胆碱酯酶增多比正常儿高出5~6倍。此法只需取浅层组织活检,比全层活检安全、准确,作一个切片即可得出结论。
3.肛门直肠测压 直肠内测压法的确诊率可超过90%。将气球置肛门壶腹部充气,可见随内压的上升正常小儿的内括约肌开始松弛,而巨结肠患儿的内括约肌紧缩,无松弛反射。本试验在新生儿可靠性略差。
鉴别
新生儿:胎粪嵌顿综合征(无胎粪绞痛)和小左结肠综合征。这两个是由钡灌肠检查明确,并可自限的短暂性梗阻。还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如低位小肠闭锁、结肠闭锁、胎便性便秘、新生儿腹膜炎等鉴别。
较大儿童:生理性梗阻,其以直肠壶腹内粪便及粪块为特点。直肠测压和指肠活检可以是诊断性的。儿童应与直肠肛门狭窄、管腔内外肿瘤压迫引起的继发性巨结肠,结肠无力(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引起的便秘)、习惯性便秘以及儿童特发性巨结肠(多在2岁以后突然发病,为内括约肌功能失调,以综合怀保守治疗为主)等相鉴别。
- 小儿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 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
- 小儿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 小儿先天性肌强直综合征
- 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 小儿先天性面肌双瘫综合征
-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 小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疾病部位
疾病科室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相关疾病
闁哄绻戦悘鍕礌鐠囨彃鎮佺€甸偊鍠曟穱濠囧礂椤戣法鑸归柛娆欐嫹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