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功能损害
肌阵挛性小脑性协调障碍(dyssynergia cerebellaris myoclonica)是以肌阵挛、癫痫、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Ramsay-Hunt于1921年首次报道,故又称Ramsay-Hunt综合征。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胞中多有发病,但也有散发病例,OMIM:159700。 Gilbert观察发现有的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患者的家系中遗传方式并不能完全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规律来解释,因而认为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外显不全所致。近年来对于肌阵挛性小脑性协调障碍是一个疾病实体还是一个综合征有较大的争议,1990年Marseille协作组将肌阵挛性小脑性协调障碍分成两大类,即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progressive myoclonic epilepsy,PME)和进行性肌阵挛性共济失调(progressive myoclonie ataxia,PMA)。PME是指肌阵挛伴有癫痫发作和进行性神经功能衰退,如轻度共济失调和痴呆;PMA是指肌阵挛、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并不频繁。其临床表现为小脑功能损害。
病因
病理改变是原发性齿状核系统萎缩,小脑上脚变薄,故也称"齿状核红核萎缩"。光镜下可见齿状核细胞变性、消失,严重时出现小脑上脚脱髓鞘,脊髓小脑束脱髓鞘及轴索变性、断裂,红核细胞变性消失,但大脑皮质一般不累及。1994年,Kobayashi等报道在1...
检查
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的男女患病率基本相同,且多在7~21岁起病。临床特点是肌阵挛,小脑功能不良,伴有或不伴有癫痫全面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肌阵挛是本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在小脑功能障碍出现前数年,患者已有肌阵挛存在。肌阵挛呈弥漫性、无节律...
诊断
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的男女患病率基本相同,且多在7~21岁起病。临床特点是肌阵挛,小脑功能不良,伴有或不伴有癫痫全面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肌阵挛是本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在小脑功能障碍出现前数年,患者已有肌阵挛存在。肌阵挛呈弥漫性、无节律...
症状部位
症状科室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症状检查
闂備礁鎼ˇ顖滄崲閹达附鍊堕柛鏇ㄥ灠缁€宀勬偣閸ャ劌绲婚柟顔昏兌閳ь剛鏁婚崑濠囧窗閺囩喓鈹嶅┑鐘叉搐缁€鍌涖亜閹达絾纭堕柤绋跨秺閺屾稑鈻庡▎鎰伓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