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检查结果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胞浆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是一组以人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与临床多种小血管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ANCA最早于1982年在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发现。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荧光染色模型有两种,胞浆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ANCA对系统性血管炎和炎症性肠病等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第一步,用未知未标记的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在湿盒中37℃保温30min,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
第二步,加上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IgM抗体。如果第一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就会和已结合抗原的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
正常值
阴性。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临床意义
ANCA 被认为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ANCA阳性最常见的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W 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原发性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idiopathic focal segmentalnecrotizing glo merulomephritis,IFSNG N),新月形肾小球肾炎(NCGN),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等均可检出ANCA 。WG 的cANCA 阳性率可高达90%,抗PR3抗体阳性是诊断WG的特异性指标。在坏死性或新月形肾小球肾炎患者,ANCA的阳性率可达80%,pANCA 对应的特异性抗原主要为MPO。ANCA 的检测可大大提高肾血管炎的早期诊断率。 ANCA 检测是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病情活动和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研究已证明,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ANCA 的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ANCA 滴度的增高或持续增高,提示病情恶化或缓解后再发。ANCA的滴度升高往往出现在疾病复发之前,故对ANCA 的动态监测对预测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与ANCA 阳性相关的疾病还有继发性血管炎、非血管炎性疾病(如肺部炎性疾病)、炎性溃疡(IBD)、类风湿性关节炎、播散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但这些疾病中各自相关的ANCA靶抗原各不相同,不同的抗原抗体系统与不同的疾病有关,故对ANCA 的特异性靶抗原检测更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 溃疡性结肠炎
-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 急性海绵窦栓塞性静脉炎
- 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
- 显微型多血管炎
-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
- 系统性血管炎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 大动脉炎
- 韦格纳肉芽肿
- 颞动脉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红斑狼疮
- 克罗恩病
- 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
- 变应性血管炎
- 韦格内肉芽肿
-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
- 面部粟粒性狼疮
相关症状
- 抗幽门杆菌IgG抗体
- 抗原皮内试验
- 抗着丝点抗体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GA)
- 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 抗组蛋白抗体
- 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抗体(抗-HLA-DR)
- 柯萨奇病毒抗体
杏林医典微信公众号 xlyd-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