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受累基因与铜代谢紊乱有关,与位于染色体的酯酶D基因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紧密连锁。
(二)发病机制
WD的发病机制有胆道排泄减少、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溶酶体缺陷、...
检查
临床表现
1.本病通常发生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约年龄11岁,以神经症状起病者约平均19岁,少数可迟至成年期。绝大多数患者先出现神经症状,少数先出现肝脏症状,也有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皮下出血、鼻衄、肾功...
诊断
临床表现
1.本病通常发生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约年龄11岁,以神经症状起病者约平均19岁,少数可迟至成年期。绝大多数患者先出现神经症状,少数先出现肝脏症状,也有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皮下出血、鼻衄、肾功...
症状部位
症状科室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症状检查

肝豆状核变性
- 肝豆状核变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与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营养学》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与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病学》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临床营养学》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治疗【肝病肝硬化】
-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神经病学》
杏林医典微信公众号 xlyd-999